在“老年餐桌”用餐,在“长者驿站”读书、娱乐,在功能室接受健康义诊、陪护关爱等服务……这是生活在路北区文化路街道文化楼小区内老年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小区里有健身设施,驿站整洁温暖,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我们这辈人是赶上好时候啦。”今年83岁的张大爷高兴地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路北区聚焦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养老生活的美好向往,在破解城市中心区养老难题上不断取得新进展,逐步形成“党委政府支持、多方主体参与、品牌项目引领”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居民“无忧养老、乐享生活”的美好愿景正在这里逐步实现。
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构建养老服务的供给体系。路北区以养老设施布局规划为先导,坚持系统性推进养老设施建设,连续多年将养老设施建设列入区级民生实事工程,由政府免费提供2.1万平方米场地用于新建改建养老服务设施,现已初步形成以区级养老服务中心为指导、13个镇街级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178个社区日间照料站为末端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以优化政策体系为保障,坚持设施建设与服务供给相匹配。先后出台《路北区关于大力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路北区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基本养老服务内容及服务标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及时全面掌握全区老年人数据库、养老服务机构运行情况、项目开展情况,自动测算各类补贴等,加快形成服务与需求相匹配的链式养老服务。
强化服务拓展,着力完善养老服务普惠共享。开展老年助餐服务,依托养老服务中心科学布局老年食堂8个,在助餐需求大的社区灵活设置老年餐桌、助餐台等老年助餐点,推出6至15元的老年优惠套餐,持续优化供餐品种和质量,现日均就餐稳定在7000人次。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在钓南楼、团结里等中心探索“社区+机构”养老综合体模式,既有方便活力老人的养老服务中心,又有针对失能、残疾等老年人的托养照料服务,健全老年人身边、周边、床边的“家门口”养老服务。扩面服务人群,将家庭床位建设、适老化改造、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等逐步从低保、特困等重点老年人群拓展至高龄、失能、残疾、空巢、独居等社会老年人群,既兜牢重点人群的养老保障服务,又针对需求开展市场化的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推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
强化协同发展,着力拓展养老服务多元参与。强化部门协同服务,由民政部门牵头人社、卫健等部门制定区级养老基本服务清单28项,全面落实养老保险、司法救助、户口迁移、旅游服务、医疗保障、困难救助等基本服务,形成了保障到位、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坚持市场化运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的思路发展养老服务的市场主体,培育了幸福家园、华庭、顶佳等企业运营全区的养老服务中心,并精准将养老服务、家政服务、长期护理保险等政策推送给企业,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产生“聚合”效应,增强企业养老服务能力。夯实基层服务基础,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站+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服务模式,织牢织密基层养老服务网,为重点老年人群定期开展上门帮扶和探访关爱,从心理疏导、生活照料、助餐助急等方面等提供精准化服务。
2023年路北区获评全省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今年该区将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养老政策,围绕老年人需求打好智慧赋能、服务优化、资源整合组合拳,积极推进唐山新城康养社区项目,提升京津冀养老协同承载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丰富“家门口”养老的服务供给,培育城郊特色养老模式,推进养老服务从“有”到“优”、从“量”到“质”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