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人才网是唐山本地开办最早,信息最全面的地区性人才交流网站

简历 消息({{view.message_count}})
职位 消息({{view.message_count}})
首页
唐山资讯
迁安市博物馆:万年古象化石“讲述”史前故事

迁安市博物馆:万年古象化石“讲述”史前故事

文章来源:唐山人才网
2024-03-26
6992

3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迁安市钢城大街的迁安市博物馆。这座占地5万平方米的博物馆,主体是一座上圆下方的现代化建筑,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文化理念,其设计核心为“天华聚宝瓶,彩链结千秋”,寓意资源丰富的迁安犹如天地间的一个宝瓶。

“我们馆结合自身文物藏品优势,撷取迁安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在馆内设置了古象化石展厅、历史文物一厅、历史文物二厅、民俗风情展厅、轩辕黄帝厅、历史人物厅、迁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和迁安国家地质公园综合展厅等八个展厅。”迁安市博物馆馆长张会新介绍,这些常设展览记录和展示了迁安的悠久历史。

“走,带你去看看我们的‘镇馆之宝’。”在张会新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地下一层的古象化石展厅,这里陈列着一具保存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是目前亚洲地区出土最完整的古象化石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体型最大、保存最好的古菱齿象化石。

“现在展示在我们面前的这具古象化石骨架,1991年出土于迁安市彭店子乡杨家坡村。”据讲解员崔源介绍,这是一头生活在1.2万年前的雄性古菱齿象,按照地质年代划分属于更新世晚期。“这具古象化石骨架身高3.85米,体长7.5米,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经过选材、分骨、拼模、复制、摆位、装架等多项复杂工作,才使得被埋在地下1.2万年的古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古象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古代地理气候演变提供了珍贵资料,也为研究象类生存进化提供了素材。

跟随崔源的脚步,记者在博物馆内看到了更多展品。其中,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一张纳玛象门齿化石照片,还有一具陈列在展柜里的猛犸象象牙化石。

“这是1958年出土于爪村遗址的纳玛象门齿化石。”崔源说,这张照片里的两具纳玛象门齿化石距今约4.2万年,当年出土时曾引起轰动,随后被送往北京自然博物馆,现收藏于唐山博物馆。记者看到,展柜内这具猛犸象象牙化石为长圆椎体,呈现棕褐色,并且由根部至尖部逐渐向内收,形状粗壮硕大。崔源告诉记者,纳玛象生活在更新世晚期,而猛犸象生活在第四纪大冰川时期,可以适应草原、森林、冰雪等环境,根据这具象牙化石长度推断,这头猛犸象的身高近4米。

在民俗风情展厅,一幅写有“北迁南宣”的书法作品吸引了记者注意。所谓“北迁”,说的便是迁安的手工桑皮纸。“这件捣碓俑出土于迁安市于家村汉墓,表现了迁安手工造纸中砸桑皮的一道工序,它的出土将迁安手工造纸的历史向前推了八九百年。2007年迁安手工造纸入选河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崔源介绍,迁安的造纸业始于汉代,到明清时期已逐步形成规模,主要以桑皮为原料,经过去皮、扁皮、抄纸、晾晒等工序,制成毛头纸、红辛纸、书画纸等,是迁安独有的特色产品。

漫步博物馆,记者还看到馆藏的石器、骨器、青铜器、铁器、钱币、瓷器等文物,这些文物既有弥足珍贵的骨针和骨锥、凝重威严的商代铭纹鼎,又有俊雅的辽代白釉印花杯盘,还有清新飘逸的元代钧窑瓷器。商代双兽耳饕餮纹簋、宋代瑞兽葡萄纹镜、金代鸡腿瓶、清代青花寿字小碗……一件件珍贵文物穿越时光向我们走来。据张会新介绍,迁安市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和近现代书画等共2000余件,是一座极富韵味的迁安历史文化宝库。

如何让迁安市博物馆更“吸睛”?近些年,迁安市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在线上线下举办了“我们的节日”主题研学活动,盘活馆内资源;开展了“行走的博物馆”主题活动,深入到学校、社区、镇街等开展宣传教育。今年春节期间,迁安市博物馆举行了“嘉年逢盛世 祥龙报春来”线上主题研学活动,将馆藏文物中含有“龙”元素的文物以照片加简介的形式发布在博物馆公众号上,并邀请迁安市级非遗剪纸传承人张文芳和迁安市级非遗皮影雕刻技艺传承人郭宝,以视频方式向大家讲授非遗技艺,让博物馆资源“活”起来“火”起来。

微信扫一扫打开

专属客服
{{userInfo.adviser.nickname}}
手机:{{userInfo.adviser.mobile}}
邮箱:{{userInfo.adviser.email}}
唐山小才
手机:13933456951
邮箱:10740710@qq.com
{{item.name}}.{{item.file_extend}}
发送
编辑常用语

{{item}}

添加常用语

请不要填写手机、QQ、微信等联系方式或广告信息,否则系统将封禁您的账号!